“这样吧,雅典人,你们现在必须决定是否无罪释放我!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你们都要明白,我永远不会改变我的方式,即使我不得不死好几次!每天谈论什么让我们变得友善并向自己和他人质疑是人类可以做的最伟大的工作,因为没有质疑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 399 年。
前言:
承认通过我们自愿持有的双筒望远镜怀抱对事物的特定看法,我们选择了观察世界的窗口,而我们过的生活才形成,这确实很有趣,更令人兴奋的就是有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双筒望远镜的镜头换成(缩小镜/变焦镜头),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全面和更概括的视野,通过它我们能够测试我们之前形成的正确性,以便达到我们生活的最高水平。每一种生活情境都给出/提出了另一个维度,哲学家将其想象为另一个世界,毫无疑问,那个在愿景中形成的一个人对事物的概念总和/结果对于描绘他所生活的生活方式的特定形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导致了反映在该生活类型上的影响类型。
可以说,通过质疑和审视来修正这些观念,是实现所谓美好生活的迫切性,而美好生活又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和条件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首先必须给美好生活一个特定的含义。
什么是美好生活?
阿拉伯语词典为“tayyib/tayyiba”一词提供了不同的含义,它的定义与一个含义兼容:一切美好的东西,感官和灵魂都享受着,由此我们可以说,美好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探索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并从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汲取幸福;一种值得过的生活。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据他们不同的目标,生活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一些人认为,获得财富、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幸福以及随之而来的快乐是美好生活的理想形式,其他人却将美好生活与在大自然中度过并思考生活的日子联系在一起,而其他人只是想以一种有价值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度过时间;比如试图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任何情况下,人总是向我们证实,他对实现这种生活的渴望;方便他的生活,减轻生存的负担,他一生中不可能不感到一种迫切的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追求比他所过的生活更好和更幸福的生活;同时尽量减少精神、心理和社会障碍。
基于此,并根据关于美好生活的真正含义的争论,哲学来证明其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由于它所携带的智力能量为人类许多方面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为人类设定了原则,通过这些原则的体现,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一些伟大的哲学家提出了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批判性问题,使用辩证论证、演绎推理/演绎思维和积极主动沉思,不仅要了解事物的本质,还要解决无法理解事物的问题。
他们强烈坚持要了解历史上美好生活的真正含义,这显然有能力提供适合我们情况的最佳思想建议和适当的解释,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通过我们可能认为这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将我们从错误的模式中拯救出来。
因为本文的目的是揭示哲学对于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介绍了不同哲学流派的一些反思,这些流派因直接辩论美好生活的意义而闻名,清楚地增添了哲学承担这一作用的能力。
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与苏格拉底、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一起提出了这样的假设:美好的生活在于审视生活本身的本质,掌握自我,贡献社会,注重美德和良好的道德;勇气、诚实、正义、向善、自制、调和欲望以及其他从我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德,是通往那种生活的道路。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最关心道德和日常问题的哲学家,在他的研究中,他反对幸福仅在于满足我们欲望的观点,因此,为了实现幸福,我们必须确定哪些欲望最能满足。直到他在其研究中决定确立这两点:
幸福是所有人都想要的。
幸福不取决于外在的事物。
苏格拉底认为,美好的生活不仅是体现在物质上的,而是与个人的心灵有关的,因为一个拥有健全心灵的人比那个享受金融财富的人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苏格拉底论证了幸福在实现美好生活中的作用,其基础是幸福不能从财富或金融消费/物质消费中获得;但可以从活跃而丰富的心灵中获得;他相信远离对金钱和权力等转瞬即逝的事物的热爱,并接近对美本身的纯粹热爱,是快乐的喜悦和灵魂的满足。
根据他的论点,一个国家也可以富裕但不健康;因为这样的国家缺乏导致美好生活的幸福,他在这点的论点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国家在大多数时候都因为争夺他们所拥有的资源而陷入战争。公民努力获得这些资源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因此,他们面临着不公正和不平等,在他的论证中以雅典市为例。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雅典在他那个时代缺乏实现美好生活所需的幸福;因为它有一个充满麻烦的帝国,很多人讨厌它。
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遗产使柏拉图对知识的本质以及所有可能构成美好生活意义的东西进行了彻底的考察,这种考察逐渐使他超越了苏格拉底的历史讨论范围,政治在他的哲学和著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当我们回想起苏格拉底所指的雅典城及其专制政权时,我们就可以理解柏拉图凭借他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而发布“理想国”对话的思想;柏拉图试图通过他在《理想国》中提到的对话,对公正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形式以及公民如何发展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所必需的道德特征提出系统而全面的愿景,他所阐述的主要思想之一是,正义和自身利益在个人生活中是同时存在的,而对特定个人的正义是公正社会的支柱[1]。
他讨论了公正的政府要求公民尊重为两党达成共识铺平道路的所有社会原则的论点,这是因为他认为“正义”是由较强的一方决定的,所以他说,以正义为首要目标的生活更倾向于幸福和自我实现。
他改革不公正城市的解决方案,那些城市剥夺了社会美好和公正生活的标准;柏拉图指出:“为了让我们过上有价值的人生,哲学家必须成为国王,或者国王必须成为哲学家[2]”。
他还指出,必须改革针对未来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其未来的领导者(哲学家);以使他们能够实现正义,因为哲学家是拥有真实而崇高知识的人,因此他能够统治这座城市,并在其中利用他的知识。这是因为哲学家是唯一接受人类文明的资料,然后想想拯救什么可以拯救的,而他自己的领域是理性、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
柏拉图通常围绕着这样一种观点,即“理性”是能够揭示统治可变表象的世界的概念和秩序的力量。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哲学家统治城市并在教育城市、恢复对城市的尊重、保护城市免受对其人们的不公正和暴政方面发挥作用时。他将为城市注入对正义的热爱,对城市的忠诚,以及创造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美好生活。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什么是美好生活时,回顾了社会上美好生活的一个流行概念,就是快乐的概念,因为社会上许多人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快乐。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好生活是愉快的,但那些在生活中寻求快乐的人实际上并没有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倾向于以错误的方式和地点寻求快乐,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他们最终会在美好生活上分心。不断追逐快乐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寻找它可能会延迟我们意识到我们生活许多方面的现实,如果仔细检查和思考,它们将成为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充分成分。
根据哲学家的说法,让我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需要个人参与会带来幸福的活动,比如那些需要参与良好关系和友谊的活动。因此,可以说,只要人类在这一切中以理性之光为指导,每一种人际关系和每一种社会活动的目标都是实现幸福和舒服的生活;因此,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帮助人类表达心智能力的活动对于让个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必要的 [3]。
一般来说,自由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基本的哲学要素。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只有当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决定时,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对我们需求的有限理解会限制我们做出决定的自由,用我们周围人的所谓“愚蠢意见”强化了我们的欲望,这些意见并不反映我们需求的自然层次。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们应该辨别这件事,并意识到主流意见通常不是源于严格的沉思过程,而是源于几个世纪的思维混乱,这使我们回到了心灵和思维对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及其与幸福的关系理论所依据的主要主题,说:一切都有其功能,个人的幸福取决于他们能够成功完成这项工作的程度,因为人的功能是思维;所以有德行的人就是以清晰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人;因为他知道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必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此,通过思考和推理,我们唤醒了自己的沉睡的智慧,哲学将其视为人类有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证明,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总结道:“理性让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并纠正本能诱导我们产生的错误想法”[4]。
斯多葛哲学:
斯多葛哲学与其他古代学说一样,其总体目的是获得幸福和美好生活。斯多葛学派的逻辑学和伦理学在确定和实现这一目的方面都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他们认为,人们通常从事的特殊科学大部分时间只不过是思维上的缺陷和无法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例如,斯多葛学派认为,生活在逻辑的阴影下并与本性(我们人类的本性)一致是生活的目的,通过尝试利用我们的思想——通过思考——这种本质并更好地理解它,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这就是过上美好生活的方式。
适应快乐是人类的天性,但我们也很难保持因成就而带来的喜悦状态;因为这种喜悦很快就会变成不同的新欲望;因此,对于斯多葛学派来说,通往幸福的合乎逻辑的道路是学会渴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罗马斯多葛主义的爱比克泰德明智地描述了它:“明智的人不会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而悲伤,而是会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感到高兴[5]”。
关于欲望问题的细节,爱比克泰德提出了“控制二分法”一词,他把我们的欲望分为内部的(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和外部的(在我们的控制之外),他指出,想要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是不合逻辑的,对于那些试图实现美好和幸福生活的人来说是障碍,所以他建议适应目标的过程,以避免陷入我们无法控制的欲望,通过将我们的目标分成完全在我们控制范围内和完全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外的小类别来实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忽略外部因素,而只关注内部因素。
悲观主义哲学:
其他一些哲学流派,如悲观主义,对于要实现美好生活的永久幸福的条件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学说的特点是严格反对对未来的乐观主义,强调通过追求非物质的生活方式来顺应自然,这种哲学的支持者信仰的共同点是美德和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地有邪恶的倾向,被他们所谓的“邪恶意识”所束缚。他们相信,实现愿望所带来的幸福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且很快就会消失;因为生活的本质仍然是持续不断的尝试,以通过这些尝试获得满足感。
为证明这一点,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用钟摆描绘了生活,他说:“生活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6],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为了避免这种痛苦而牺牲快乐是为了美好生活的明显收获。
在他的哲学中,他认为有一种驱动力控制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非常认真地对待生活,他安慰那些有时感到失望和悲伤的人,幸福并不总是必须成为计划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和意志。
因此,这一哲学的追随者已经达到,停止将希望寄托在明天和未来——不要将我们的目标指向有趣的和适合的事物,而是将我们的目标指向尽可能避免生活中无数邪恶——满足于当下所拥有的东西,是以最少的精神和心理痛苦生活的最合适方式,远离过度乐观。
存在主义哲学:
关于美德和道德在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哲学家与大多数哲学思潮有相似之处;但是存在主义者与这些方法不同,他们也关注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哲学依赖于它直接关注自我,而不是主体;直接关注人,而不是自然;直接关注自由经验,而不是理论理性。这是因为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在没有事先计划或目标的情况下被扔到这个世界上的,并且他是唯一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并参与实现其本质的人。萨特(Jean-Paul Sartre)说:“人首先存在,遭遇他自己,活动于这世界中,然后才规定他自己,如果存在主义者所认为人是无法定义的。那么原因是人原始于无,将一直不是任何东西直到后来,他就会以一种实现自己的方式来确定自己。”[7]。
从这个角度来看,存在主义强调人需要选择自己,创造自己,因为他是一个对无数可能性持开放态度的人,从中选择自己可以用来实现自己的东西。为了过上美好而有价值的生活,必须将自己的选择与责任结合起来,他受到选择自由的支配,并且必须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然后他必须将自己的行为和行动从群体的暴政和盲目模仿中解放出来,逃避将人与自己的选择分开的虚假和不真实的存在是给他带来这种生活的原因。
捍卫人的个性和自由,抵御可能使他变成群体中的一个具象危险,根据尼采(Nietzsche)的话,这是这种哲学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它就使我们能够实现一种美好的生活形式;因为它本质上让我们思考和质疑。
根据存在主义者的说法,人类自然需要一些元素来充实生活,例如疼痛。幸福和不幸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经过一面才能实现另一面,蒙田(Montaigne)在他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这个意思:“我们必须学会忍受我们无法避免的一切,我们的生活就像世界的和谐,嘈杂和不同的音调,柔和而生硬,尖锐而平淡,平静而嘈杂,如果一个音乐家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他会唱什么? 他应该知道如何使用它们,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事和坏事,以及源于我们生活中同一本质的事情”[8]。
在研究了这些关于什么是美好生活的不同观点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有助于我们设想这样的生活:
1、生活测试,寻找知识:
不质疑和表达我们的行为和信仰而生活可能会导致我们把时间花在不值得的活动上,另一方面,头脑使我们能够控制和纠正我们的误解,正是通过运用理性来审视生活,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和美德,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说:“没有比智力研究更美丽的职业了,因为研究是增加我们知识的手段,研究教会我们虔诚、节制和心灵的伟大;它把我们的灵魂从黑暗中解救出来,而向我们的灵魂展示了从崇高到低等,从最初到最后,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研究舒适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在没有怨恨或不适的情况下生活”[9]。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哲学家都崇尚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友谊概念具有道德和社会内涵;它的原则源自人性,是道德和繁荣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当然,他指的是那种良性的友谊,其特点是能够发展我们理性思考和理性行为的能力;只有在充满爱和亲密的氛围中才能实现繁荣的生活和幸福的感觉,根据阿兰·德波顿的说法:“除非有人看到我们的存在,否则我们就不会存在,除非有人理解我们说的话,否则我们所说的话是没有意义的,被朋友包围不可避免地意味着确认我们的身份”[10]。
3、享受简单的快乐,活在当下:
美好的生活并不在于不断地追逐不存在的东西,相反,简单和从我们已有的东西中获取幸福的能力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方面。
4、谨慎选择并明智行事:
根据塞涅卡(Seneca)的说法:“我们必须使自己适应与存在相关的不完整性。智慧在于正确辨别我们能够使现实适应我们的愿望的那一刻,以及我们应该冷静地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的那一刻”[11]。他还表示:“当我们学会不通过自己的反应来加剧(我们面前的)世界的棘手时,我们就获得了足够的智慧来过上幸福的生活”[12]。
5、言论自由和实现自我主权:
过上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掌握自己;但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并没有考虑掌握自己;相反,他们更喜欢追逐自己的欲望,这常常导致他们因对自己的需求知之甚少而陷入困惑;因此,他们具有不合理的品质,不能反映自由和自我主权的人的个性。
6、感恩,对我们所拥有的感到满意:
感恩是成就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通过满足感和感恩,我们才能克服对无限欲望的无尽追求。
7、不担心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第一,我们生活中那些可能因我们的奋斗而受到影响或改变的方面。
第二,超出我们影响或改变能力的方面或事件。
我们只是对第一负责,而对第二没有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减少因无法影响它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忍受生活艰辛的主要关键在于我们允许这些事件影响我们的方式。
结论:
哲学的核心是一种通过超越表象的质疑和沉思而孜孜不倦的探索,让我们拒绝接受任何尚未经过详细和令人满意的审查的流行理解。
毫无疑问,一切让我们感觉更好的事情都是唯一值得理解和回顾的。因为表象是塑造我们世界的东西;所以哲学是一个探索这种现象的深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抚摸它的外壳。通过探索、研究和实现自我掌控,我们可以控制那些如果不控制和理解就不可避免地失败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詹姆斯·奥尔,柏拉图著作《理想国》分析,译者:哈纳迪.麦兹布迪,黎巴嫩,启蒙出版社(2017),第47页
[2] 艾哈迈德·明纳瓦,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家想象的乌托邦》,大马士革-开罗,阿拉伯作家之家出版社(2010),第38页
[3] 艾哈迈德·阿格巴尔亚里士多德的友谊概念 – 博客 www.sophia – 2008
[4] 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哲学的安慰》,译者:亚赞.哈吉,黎巴嫩,启蒙出版社(2016),第 146 页。
[5] 加里·毕晓普,《解放自己》,翻译:哈里斯·纳布汉,黎巴嫩,启蒙出版社(2020年),第45页
[6] 弗雷德里克·勒努瓦,《幸福:哲学之旅》,翻译:哈利杜娜.纳布瓦提,黎巴嫩,启蒙出版社(2016年),第137页
[7] 优素福·艾德,《文学流派及其学说》,黎巴嫩,黎巴嫩思想之家(1994年),第187页。
[8] 哲学的安慰:第 281 页。
[9]同上,第 146 页。
[10] 同上,第 71 页。
[11] 同上,第 105 页。
[12] 同上,第 100 页。

T1550